当前位置:首页 > 成语查询 > 正文内容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admin3个月前 (02-12)成语查询58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一、二句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来写景的? 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4分)

(2) 《全唐诗》选录此诗时,将“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的“落”一词能换成了“在”,你认为“落”好还是“在”好?(3分)

参考答案

(1) ①从视觉、听觉、触觉的角度来写的。“地白”、“树栖鸦”从视觉写;“冷”从触觉写;“露无声”从听觉写。②营造了澄澈、空明、凄清的意境。“地白”,给人澄澈、空明之感。 “树栖鸦”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冷露无声”,进一步凸显夜之寂静。这幅凄清的写意图画,衬托了诗人孤寂的心境。(视觉1分;听觉或触觉说到一个可得1分,第二问2分)

(2)“落”字好。一个“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给人以动的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而“在”字,就显得平淡寡味。

注释

⑴十五夜:指农历八月十五的晚上,即中秋夜。杜郎中,名杜元颖。

⑵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⑶地白:指月光照在庭院的样子。

⑷鸦:鸦雀。

⑸冷露:秋天的露水。

⑹尽:都。

⑺秋思: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

⑻落:在,到。

译文

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树上的鸦雀停止了聒噪,进入了梦乡。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今夜,明月当空,人们都在赏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家?

赏析: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以中秋月夜为内容的诗。全诗四句二十八字,以每两句为一层意思,分别写中秋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此诗以写景起,以抒情结,想象丰美,韵味无穷。

这是一首中秋之夜望月思远的七言绝句。在民俗中,中秋节的形成历史悠久。诗人望月兴叹,但写法与其他中秋咏月诗完全不同,很有创造性,甚至更耐人回味。

“中庭地白树栖鸦”,明写赏月环境,暗写人物情态,精炼而含蓄。这句如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首句一样,借助特有的景物一下子就将萧瑟苍凉之景推到读者眼前,予人以难忘的印象。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清冷之感,联想到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沉浸在清美的意境之中。“树栖鸦”,应该是听出来的,而不是看到的。因为即使在明月之夜,人们也不大可能看到鸦鹊的栖宿;而鸦鹊在月光树荫中从开始的惊惶喧闹到最后的安定入睡,却完全可能凭听觉感受出来。(周邦彦《蝶恋花·早行》词有“月皎惊乌栖不定”句,就是写这种意境。)“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炼,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全句无一字提到人,而又使人处处想到清宵的望月者。

“冷露无声湿桂花”,紧承上句,借助感受进一步渲染中秋之夜。这句诗因桂香袭人而发。在桂花诸品中,秋桂香最浓。在皎洁的月亮上某些环形火山的阴影曾使富于幻想的人赋予它美好的形象,说它是月宫里的桂树,有的传说还说人间的桂树是天上落下来的种子生成的(宋之问《灵隐寺》“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这句诗描写了冷气袭人,桂..略
返回列表

上一篇:心猿意马

下一篇:相安无事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的相关文章

君子一言

君子一言

【君子一言,快马一鞭】意思_出处 :,君子一言,快马一鞭发音:jūn zǐ yī yán,kuài mǎ yī biān 释义:比喻一言为定,决不翻诲。 出处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六:“快马一鞭,快人一言。有事何不出头来,无事各自珍重。” 示例:近义词: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意思_出处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发音:rén zhě jiàn rén,zhì zhě jiàn zhì 释义:仁者见它说是仁,智者见它说是智。比喻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 出处 :《周易·系辞上》:“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 示例:俗...

见微知著

见微知著

见微知著,见微知著发音 jiàn wēi zhī zhù 释义 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出处 《韩非子·说林上》:“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故见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宋·苏洵《辨奸论》:“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 示例 近义词 原始见终 .....

蕊

浮花浪蕊,浮花浪蕊发音 fú huā làng ruǐ 释义 指寻常的花草。比喻轻浮的人。 出处 唐·韩愈《杏花》诗:“浮花浪蕊镇长有,才开还落瘴雾中。” 示例 .....

携

扶老携幼,扶老携幼发音 fú lǎo xié yòu 释义 携:拉着,带领。搀着老人,领着小孩。 出处 《战国策·齐策四》:“夫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 示例 乡里人听见锣响,一个个扶老携幼,挨挤了看。(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一回) .....

乌有先生历险记原文及翻译

乌有先生历险记原文及翻译

张孝纯《乌有先生历险记》原文及翻译,乌有先生历险记 作者 张孝纯乌有先生者,中山布衣也。年且七十,艺桑麻五谷以为生,不欲与俗人齿,毁誉不存乎心,人以达士目之。海阳亡是公,高士也,年七十有三矣,惟读书是务。朝廷数授以官,不拜,曰:“边鄙野人,不足充小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