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猜成语 > 正文内容

春山夜月

admin2个月前 (02-13)猜成语58
春山夜月于良史《春山夜月》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春山夜月

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呜钟处,楼台深翠微。

【试题】

(1)“欲去惜芳菲”中的“惜”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这两句诗妙趣横生,为后人传诵,请作赏析。

3诗中起提纲挈领、统率全篇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4你认为诗中哪一联写得最为精妙?谈谈你这样理解的理由。

(5)有人说这首诗的景物描写是全诗精妙之所在,你同意这一看法吗?请谈谈你的理解。(4分)

(6)诗歌主要表现了诗人哪些情感?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分)

  

【参考答案】

(1)表达了诗人沉醉于山中月下的美景,将要离开时依依惜别的深情。  

(2)“掬水”句,将明月与泉水合而为一,写泉水清澄明澈照见月影;“弄花”句,将花香衣香浑为一体,写山花香气溢满衣衫。诗句表现了诗人可爱的童心和游玩的兴致。

3、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4、诗中写得最为精妙之句是颔联“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理由可以有①从结构上看,“掬水”句承第二句的“夜”,“弄花”句承首句的“春”,笔笔紧扣,自然圆到。一、二句波纹初起至这两句形成高潮,以下写赏玩忘归的五、六两句便是从这里荡开去的波纹。②这两句写山中胜事,物我交融,神气完足,人情物态两面俱到,既见出水清夜静与月白花香,又从“掬水”“弄花”的动作中显出诗人的童心不灭与逸兴悠长。所写“胜事”虽然只有两件,却足以以少胜多,以一当十。③“掬水”句写泉水清澄明澈,照见月影,将明月与泉水合而为一;“弄花”句写山花馥郁之气溢满衣衫,将花香衣香浑为一体。艺术形象虚实结合,意境鲜明,妙趣横生。④精于炼字,“掬”字,“弄”字,既写景又写人,既写照又传神,确是神来之笔

(5)动静结合(1分),虚实相生(1分)。“掬水”句写泉水清澄明澈照见月影,将明月与泉水合而为一;“弄花”句写山花馥郁之气溢满衣衫,将花香衣香浑为一体。艺术形象虚实结合,字句安排上下对举,使人倍觉意境鲜明,妙趣横生。(2分)“掬”字,“弄”字,既写景又写人,既写照又传神,确是神来之笔。

  或:远近结合(1分),以动衬静(1分)。正当诗人在欲去未去之际,夜风送来了钟声。他翘首南望,只见远方的楼台隐现在一处青翠山色的深处。末两句从近处转向远方,以声音引出画面,愈显清幽。(2分)

 (6)“多胜事”、“掬水”、“弄花”的诗人完全沉醉在山中月下的美景之中(1分),“欲去惜芳菲”对眼前的一花一草不能不怀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致赏玩忘归(2分)。

二:

1) 这首诗如用诗中一个字来概括作者对景物的感受,这个字是 。

(2)诗中的颔联“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如果忽略平仄、音韵不计,把“掬”字换成“舀”字,把“弄”字换成“闻”字,效果有什么不同?

(3)结尾用南望的景物作结,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4)“欲去惜芳菲”中的“惜”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5)“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这两句诗妙趣横生,为后人传诵,请作赏析。

(6)从岑寂来看。开头两句?.略

“春山夜月” 的相关文章

李道宗

李道宗

“李道宗,字承范”阅读答案及翻译,李道宗,字承范。高祖即位,授左千牛备身、略阳郡公。裴寂与刘武周战度索原,寂败。道宗年十七,从秦王讨贼。王登玉壁城以望,谓道宗曰:“贼怙众欲战,尔计谓何?”对曰:“武周席胜,剡然锋未可当,正宜以计摧之。且乌合之众惮持久,若坚壁以顿其锐,须食尽气老,可不战禽也。”王曰:...

白垩纪

白垩纪

白垩纪的意思:,【词语】: 白垩纪 白的词语【拼音】: bái è jì【解释】: 中生代的第三个纪,延续约六千万年。这个纪中,造山运动非常剧烈,我国许多山脉都在这时形成。这个纪的特点是白垩岩形成很厚的地层。动物中以恐龙为最盛,但在末期逐渐灭绝,鱼类和鸟类很发达,哺乳动物开始出现。植物中显花植物很繁...

豁然贯通

豁然贯通

豁然贯通,豁然贯通 huò rán guàn tōng 近义词: 豁然开朗、顿开茅塞、恍然大悟 反义词: 大惑不解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指学问、事理等方面 解释: 豁然:通达的样子;贯通:前后贯穿通晓。指一下了弄通了某个道理。 出处: 宋·朱熹《大学章句》:“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

供认不讳是什么意思

供认不讳是什么意思

供认不讳,供认不讳 gòng rèn bù huì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法: 解释: 出处: 例子: 谒后语: 谜语: 全招 成语故事:...

旰

“崔宁,本名旰,卫州人”阅读答案及翻译,崔宁,本名旰,卫州人。世儒家,而独喜纵横事。从李宓讨云南,行军司马崔论悦之,荐为牙将。宝应初蜀乱山贼乘险道不通严武白宁为利州刺史既至贼遁去由是知名。及武为剑南节度使,心欲与俱西,而利非所属,使宁自为计。宁曰:“节度使张献诚见疑,难辄去。然献诚嗜利,若厚赂之,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