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成语词典 > 正文内容

除夜作

admin3个月前 (01-14)成语词典81
除夜作高适《除夜作》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除夜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译文:

独自夜宿旅馆孤灯下彻夜难眠,客人的心情因何事转为凄然。今夜思念千里之外的故乡亲人,天明时看两鬓如霜感叹又过了一年。

阅读及答案

(1)首句作者怎样用“寒”“孤”两字,营造出与除夕欢乐团圆夜截然不同的意境?

答:作者通过除夕夜在冰冷的旅馆里,青灯寒光如豆,诗人影只孤孑,营造出一种孤寂清冷凄然的意境。

(2)“故乡今夜思千里”一句,言“故乡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我”,这样的表达有什么独特作用?简要分析。

答:不直写自己思念故乡,却言故乡思我,能把思乡之情表达得更婉曲含蓄。

(3)首句“旅馆寒灯独不眠”渲染了怎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2分)

答: 渲染了清冷凄凉的氛围(1分) 表达了作者孤寂的心情(1分)

(4)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认为第三句“故乡今夜思千里”“作故乡亲人思千里外人,愈有意味”。为什么说“愈有意味”?试作简要评析。(2分)

答:作者匠心独运,通过写故乡亲人对自己的思念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因而显得“愈有意味”。

(5)结合全诗内容,分析并回答作者“独不眠”和“转凄然”的原因。(4分)

答 ①客居他乡,思乡心切:②感慨时光易逝,岁月无情。

二:

相关试题及参考答案

3.第一句诗中的“寒灯”渲染了除夕之夜旅馆中怎样的氛围?(2分)

4.作者心情“转凄然”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诗,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5.诗歌第三句运用了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试简析之。

参考答案:

3. 凄清(孤寂、凄凉、冷清)

4. 一是除夕之夜独自一人寄居旅馆;二是对故乡亲人的无比思念;三是感慨年华易逝。

5.诗人客居他乡,油然而生孤寂的思乡之情,但诗人撇开自己,从对方入手,想像故乡亲人思念千里之外的自己的情景。这是从对方着笔,也即反客为主的表现手法。

三:

(1)除夕之夜,诗人不写大红灯笼而写“寒灯”,这一意象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4分)

(2)沈德潜评论第三句话“作故乡 亲友思千里外人,愈有意味。”为什么说“愈有意味”?请作具体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除夕之夜不写大红灯笼,而写寒灯,是为了渲染旅馆的清冷(1分),表达诗人内心的凄凉孤寂(1分)。

(2)诗句写故乡的亲人在这除夕之夜想念着千里之外的“我”,其实是写诗人思念自己的故乡和亲人。这样从对面写来,把深挚的情思抒发得更为委婉含蓄,因而“愈有意....
返回列表

上一篇:音容笑貌

下一篇:挑拨离间

“除夜作” 的相关文章

光怪陆离

光怪陆离

光怪陆离,光怪陆离发音 guāng guài lù lí 释义 光怪:光彩奇异;陆离:开卷参差。形容奇形怪状,五颜六色。 出处 《三国志·吴志·孙坚传》裴松之注引《吴书》:“冢上有光怪,云气五色,上属于天,曼延数里。”《淮南子·本经训》:“五采争胜,流漫陆离。” 示例 那柴烧的一块一块的,结成就和太...

春露秋霜

春露秋霜

【春露秋霜】意思_出处 :,春露秋霜发音:chūn lù qiū shuāng 释义:比喻恩泽与威严。也用在怀念先人。 出处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诏策》:“眚灾肆赦,则文有春露之滋;明罚敕法,则辞有秋霜之烈。” 示例:他本是曲园太史的女公子,凡属诗词歌赋,无不家学渊源,因此春露秋霜,益增感慨。...

风吹草动

风吹草动

风吹草动,风吹草动 fēng chuī cǎo dòng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法: 联合式;作宾语、定语;与有等连用 解释: 风稍一吹,草就摇晃。比喻微小的变动。 出处: 《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偷踪窃道,饮气吞声。风吹草动,即便藏形。” 例子: 万一后边有些~,被人发觉,不要说道无颜面见令...

自相矛盾的意思

自相矛盾的意思

自相矛盾,自相矛盾发音 zì xiāng máo dùn 释义 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出处 《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莫之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勿能应也...

金钗十二

金钗十二

jīn chāi shí èr原形容妇女头上首饰多◇指人姬妾多。南朝·梁·武帝《河中之水歌》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你看为官的列~行。★元·郑德辉《王粲登楼》第一折...

蠹国残民

蠹国残民

dù guó cán mín桅国家和人民。同蠹国害民”。宋·苏轼《张诚一责授左武卫将军制》乃者奸言诐行,蠹国残民之状,论者纷然,方议其罪,而悖德隐恶,达于朕听,考实其状,至不忍言。”无...